5月21日下午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天津大學校長金東寒率隊赴浙江省新昌中學進行招生宣傳,為250余名中學生作題為《綠色動力助力實現雙碳目標》科普報告,并就人生規劃、專業選擇、低碳生活等話題與中學生開展交流探討。校黨委常委、副校長馬新賓,新昌縣教體局黨委書記、局長石煒瑤陪同出席,天津大學黨辦校辦、教務處、合作辦、精儀學院負責同志陪同參加??破請蟾鏁尚虏袑W黨委書記、校長呂正主持。

“為什么要提出雙碳目標?什么是綠色動力?如何去評價一臺發動機的先進性?”金東寒深入淺出、全面系統介紹了先進動力的重要作用、我國動力行業的現狀,結合“碳達峰、碳中和”重大戰略闡述了先進內燃動力的技術路線和發展前景。為了讓學生們更加直觀地了解動力機械的工作原理,金東寒還專門帶來了斯特林發動機的模型并進行現場演示,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們的濃厚興趣。

金東寒介紹了天津大學的先進動力。他指出,學校動力學科始于1895年北洋大學設立的四大學門之一—機器學門,在一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中,創造了中國第一臺航空發動機、第一臺復合式燃燒發動機等標志性成果。近年來,學校緊緊圍繞能源安全、綠色低碳和動力強國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,聚焦高效、低碳、環保、可靠、智能的先進內燃動力方向,在前沿性理論、顛覆性技術與卡脖子技術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。
金東寒與現場師生分享了他的“天大印象”。天津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、底蘊深厚、人才輩出、工科見長的百年學府。128年來,作為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,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30多萬各類高素質人才。以王寵惠、張太雷、馬寅初、劉瑞恒等為代表的一批批北洋人、天大人,實事求是、矢志創新、愛國奉獻,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。近年來,學校堅持“四個面向”,注重加強基礎前沿探索和關鍵技術突破,產出一批如“海燕”水下滑翔機、智能電網、腦機交互、大尺寸空間測量等標志性原創成果,努力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。

金東寒對學生提出殷切希望,他鼓勵新中學子投身科學研究,為祖國的綠色動力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,倡議同學們從自身做起,養成綠色環保的習慣,為低碳環保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。報告引發在場師生深深共鳴,期間掌聲不斷。同學們表示,有機會近距離感受院士風采、領略中國第一所現代大學的風范,不僅拓寬了自己的知識面,還讓自己對天津大學的辦學特點和文化底蘊有了更深的了解,堅定了將學習和理想與社會和國家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信念,未來一定將對天津大學的向往轉化為學習的動力,努力奮斗,投身于國家建設。

目前距2023年高考不足20天,本次活動拉開了我校2023年暑期集中招生宣傳的序幕。各省份招生組將持續深入當地重點中學進行調研走訪、招生宣傳,為我校與全國重點中學加強合作,進一步吸引優質生源奠定堅實的基礎。